2022年12月31日晚
随着新年钟声的临近
一张“关于XBB1.5毒株在美国登顶
大家要屯点蒙脱石散、整肠生、诺氟沙星”的截图
也在朋友圈流传
△朋友圈流传的截图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让“蒙脱石散”
这一临床常用的止泻药
迅速脱销
并在新年第一天
迅速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这张截图迅速在朋友圈流传
也让不少网友一边看跨年晚会
一边默默开始了囤药
那么
“阳了”后腹泻到底该怎么办?
能吃蒙脱石散吗?
要注意啥?
……
跟着东东一起来看!
蒙脱石散是什么药?主要治什么?
蒙脱石是由两层硅氧四面体夹一层铝(氧)八面体构成的2:1型层状硅酸盐。该药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胃肠道黏膜具有较强的覆盖能力、较高的定位能力以及较强的吸附能力,从而达到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该药说明书适应症规定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蒙脱石散不被吸收入血,通过对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较强的固定和抑制作用,可使其失去致病作用,进而将其排除体外。
服用时要注意啥?
治疗腹泻除了常用蒙脱石散外,还有两大类药物很常用,一类是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另一类是微生态制剂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散等。鉴于蒙脱石散的吸附作用,原则上联用其他药物时,与服用蒙脱石散应间隔一段时间。具体服用方法如下:
与抗菌药物合用
这两者不能同时服用,一方面由于口服进入肠道的抗菌药物可能被蒙脱石散吸附固定,并随着肠道蠕动排除体外;另一方面,蒙脱石散在肠道形成保护膜,影响抗菌药物在肠道的吸收,使其达不到应有的血药浓度。如需使用抗菌药物,可先服用抗菌药物,2小时后再服用蒙脱石散。如常用剂量的蒙脱石散在酸性介质中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高达98%以上。蒙脱石散的吸附能力可能会导致同一时间服用的诺氟沙星的活性或效能降低。因此蒙脱石散与之联用时,建议应先服用诺氟沙星,间隔至少1-2小时,再服用蒙脱石散。
与微生态制剂合用
蒙脱石散可选择性固定、吸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发挥治疗作用,当蒙脱石散与微生态制剂联用时,应先服用蒙脱石散,再服用微生态制剂,两者用药间隔至少2小时,以便蒙脱石散将胃肠道内的细菌、病毒和毒素吸附掉,对肠道进行“清扫”后,再服用微生态制剂时才能发挥其在肠粘膜的定植作用,帮助恢复菌群的平衡。
与抗菌药物、微生态制剂合用
如果蒙脱石散与抗菌药物、微生态制剂联用,应先服用抗菌药物,再服用蒙脱石散,最后服用微生态制剂。
与其他药物联用
蒙脱石散与其他种类的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蒙脱石散对后者吸收的影响,如蒙脱石散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时,其对二甲双胍的吸附高达99.55%,临床使用时应注意间隔一定时间。
@央视网1月1日消息,医生提醒,蒙脱石散主要是消化科用来治疗腹泻的药物,有收敛的作用。它也有副作用,就是它的颗粒比较难排出体外,留在体内可能造成便秘。
其他注意事项
成人口服,每次1袋(3克),一日3次。儿童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
1-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
2岁以上每日2-3袋,分三次服用。
服用时将其倒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升)中混匀快速服完。治疗急性腹泻时第一次剂量应加倍。同时应注意进行脱水纠正。腹泻得到控制及时停药以免产生便秘。
张伯礼强调:没有神药,没有特效药!
目前,北方一些城市已经度过感染高峰,正在应对即将到来的重症高峰。很多“阳过”担心自己或家人会发展成重症,而那些还未中招的人们,对于未知的重症高峰充满担忧,各种疑问接踵而来。
“高烧不退是重症吗”“咳嗽不停是病情在加重吗”“阳康后还会转重症吗”……对于大部分居家康复的人,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在逐渐康复还是有重症趋势?如何预防转向重症?针对这些大家近期普遍关切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解读!
5个转向重症的指征要掌握
出现1个就要高度警惕
预防重症、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早发现、及早研判、及早治疗非常重要。张伯礼表示:“很多患者误以为自己在好转,等出现急性症状再送到急诊时,就已经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及早发现重症的指征非常重要。
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居家康复期间,如何判断病情是在逐渐康复,还是出现了转重症的趋势呢?张伯礼给出了5个转重症标准:
1.发热持续不退。一般情况下,发热超过38.5℃,服了退烧药,仍发热持续3天以上要特别关注。
2.呼吸困难,活动后气喘,呼吸频率比较快。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呼吸频率大致为每分钟10~20次,如果每分钟呼吸超过30次,需要重点关注。
3.持续出现比较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4.精神状态不佳,出现淡漠、恍惚、烦躁,或反应迟钝等表现。特别警觉一些老年人机体已经缺氧,却没有呼吸困难的表现,这是静默性缺氧,如果家里有血氧仪,应监测指氧饱和度,若持续低于93%,要及时送医。若无血氧仪,观察活动后即气促、心慌及精神状态差的也要格外关注。
5.原有基础病加重。比如,原来血压控制得不错,“阳了”后血压控制不住了,或者出现了顽固的心绞痛、血糖明显增高等问题。
张伯礼强调,以上现象都可能是转向重症的标志,出现1条就应特别注意,若同时出现多条就必须及时送医。
疫情进展比预想中快,
中西药并用非常关键
近期,多个城市出现了感染高峰、重症高峰,重症患者较多,导致各大医院急诊爆满、ICU病房紧张。“这波疫情比预想的进展要快,规模要大。”张伯礼表示,虽然重症的比例不高,但在感染高峰期,感染人数多,重症患者的绝对值并不低。目前各地增加发热门诊、扩容ICU重症病房、调配重症医护力量等相应措施后,局面已经初步得到改观。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转发了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地方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经验;《中国中医药报》转载了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专家共识,都将有助于其他地区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重症救治的目的是千方百计抢救每一个病人的生命。”张伯礼强调,综合此前的经验,做好以下三点很重要。
1.早发现,早研判,早治疗,可有效防止重症转危重症,也可以给治疗抢救争取时间。关口前移,先症而治,截断病势,提前预判病势发展,及早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阻断病情进展。
2.重视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但更要重视基础病的治疗。张伯礼说:“我们看到很多病人到了最后不治的阶段,往往是基础病造成的,而并不是病毒感染。因此,感染病毒只是个诱因,一定要重视基础病的治疗。”
3.要采取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非常关键。西医在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方面非常重要,“是保命的”,张伯礼说,“但高热不退、神昏不清、痰黏不咳、大便不畅、肺部渗出不吸收、正气明显亏虚等这些比较棘手的临床难点问题,通过中西结合,可以有很好的疗效。”很多危重症患者年龄大,身体状况和营养状况不好,通过扶正祛邪,祛除外邪时同时保护病人的正气,一人一策,对症治疗,采用“通、清、托”多种方法,挽救了很多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应对重症,
囤“特效药”不如囤“好身体”
近期,“特效药”成了热搜常客。很多网友晒出通过各种渠道都“一药难求”的经历。购买所谓的“特效药”来防重症真的有必要吗?对此,张伯礼指出:“无论是西药、中药,都不存在特效药,更没有神药。”一般患者用普通的感冒药即可,也不用特别追求哪一种药,包括“三药三方”,当地产的常用感冒药也完全可用。
张伯礼介绍,感染新冠病毒后,严格意义来说,中药和西药的作用只是辅助治疗,帮助减轻一些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转为重症的风险。即使“小分子特效药”,它的机理也只是抑制病毒复制,并不能根除病毒。而且,这类药的治疗窗口期比较窄,只在感染后的5天内有效,且与他汀等多种常用药不宜联合使用。
张伯礼强调,感染新冠病毒后,用药时一定要理智,合理用药,还要有些耐心,药物发挥作用要有一定时间。切记没有神药,没有特效药。更忌有病乱服药、无目的联合用药,反生药害。对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因此,囤药不如囤“好身体”。调整好身体状态,注意休息,适量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证营养的摄入,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力,才是顺利度过感染过程的最重要因素。
来源:东方网综合央广网、健康阜南、观察者网、上游新闻等
视频:蒋美青
编辑:shirley
审稿:蒋心予
本文作者为imtoken支付密码,转载请注明。